冷门书屋 - 经典小说 - 门阀之上在线阅读 - 门阀之上 第63节

门阀之上 第63节

    元澈道:“车骑将军官位爵位都太高,迎亲的时候,你爹爹得先拜他,你还愿意?”

    听着玩笑话,秦姚也不气,回身看了看并不习惯于骑马颠簸的陆冲,撇了撇嘴,心里腹诽了一句,可真慢:“你快着些。”

    丞相府中,崔谅端坐在早先贺祎的位置上。因为先前身先士卒的冲杀,先登北阙,他也身被数伤。简单地包扎后,他便继续领兵将未央宫的残余势力清扫。

    虽然受伤颇多,崔谅却恍若未觉,端坐在贺祎位置上顾盼自豪,神态颇为适意,笑着对席中众将说道:“贺祎一向以关陇世族魁首而称,这些世族也常目无旁人,不知早先的他可曾想到,如今自己不仅身首异处,连其位也将易人而坐。”

    席中众人听到这话,都是哄然大笑起来。说实话,贺氏执掌的宿卫竟然如此不堪一击,连丞相府也都被清杀殆尽,他们自己也是大感意外,眼下心中更是洋溢着凌霄豪情。

    但亦有人不乏忿忿道:“可惜贺祎死得太快,未能让将军历数其罪,在东市斩首以谢天下,实乃大憾!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崔谅亦是颇感失望。宿卫战斗力如此不堪,也是他早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。如今看来,起事之初那长久的彷徨犹豫实在是笑话。若当时能矢志而进,不做更多权衡,他们或能在京畿与皇帝共赏灯宴也未可知。

    但这也是无奈,战阵较量充满意外,什么情况都会发生。此事成或不成,关系到他阖家老幼性命,能够持稳而进是最好的。如今的战果于他而言,简直是起事之初未曾预料到的美好。

    心中虽然作此安慰,但崔谅仍是不乏失望。若他能再多一部分兵员,可能连太子都能一道收入囊中,届时昭告天下收斩权jian,小女儿崔映之成婚,才算是达到一个圆满预期。如今女儿不知所踪,太子也未寻到,可想而知来日局势还会有所演变。

    崔谅定了定心神,从贺祎的位子上慢慢起身,众将尚可沉浸在这大胜喜悦中,但他则需要开始考虑接下来的善后问题。

    第146章 默契

    元澈与陆昭一行人经由大司马门北上, 此时城北尚未遭受荼毒,沿途街上不乏有世族携家口出城逃窜。出逃的世族中不乏门阀,虽然皇帝受困众臣私逃是重罪, 但即便是身为公主驸马的舞阳侯秦轶,也只得命人放行, 此时再阻止这些人出逃, 无异于索人性命,将这些人得罪个干净。

    王峤处,元澈作为太子并不出面。昨日宫宴惊变, 陈留王氏仅留下王谦在宫内,王峤一直抱病在家。虽然病也是真病, 但若说王家无半分观望的心态,任谁也是不信的。此时自己身为太子若再出面, 首先就会给其他人家一个观望者仍可见重信的观感。

    其次,行台即将在略阳建立, 在解决凉王问题后,由于地缘之故可能还要再迁安定。安定如今已有王谦, 如果再将王峤引入一个显重的位置, 那么王氏在行台的影响力便会太大。可是他此时又极需要中枢印玺。因此,在与陆昭简单的交谈几句后,对方也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, 提出亲自去处理王峤任职一事,但要求带上秦姚与秦誉。

    元澈欣然应允。

    日光与乱尘之下,他们再次短暂分道。车水马龙自四面八方的坊门涌出, 如河水乱流, 黑氅与黑甲如同两滴墨一般,汇入了人海。只是在袖袂与甲衣轻轻擦过的瞬间, 两人皆不约而同地微微侧首,目仍直视着前路,所有的意念与不可言说的情愫便在这场眼风之间,各自交付了。

    盛夏之日,王氏府邸此时静谧得如同下了一场冬雪。木阶蜿蜒,遍植兰蕙,陆昭单独在王家下人的引领下,踏着沉木与青苔直径入正堂见了王峤。

    王峤本是偶感风寒,早已恢复如初,然而毕竟是有了年纪的人,病后还是有着清癯之态。如同早有预料一般,正堂的桌子上,已安放着中书印玺,而自己也已换好了可以随时出行的装束。

    陆昭也不多叙,直接将丞相贺祎、贺存与保太后之死的事实简单告知,并且也说明太子平安无事,即将前往略阳暂建行台的打算。

    王峤闻言赞同道:“崔贼来势汹汹,但太子殿下若能在略阳草创行台,安定陆将军国之大才,荆州苏慕洲为殿下亲信,函谷关、潼关虽为关陇世族所掌,但也与贺祎有些故旧,想来短时之内,崔逆也难以争取到。来日凉逆既定,回都平叛,贼必破矣。如今太子可出城了?”

    在确认了王峤赞成在略阳建立行台的意向后,陆昭饮了一口茶,道:“尚未。”不过既然王峤并没有贸然提出要随行略阳的打算,陆昭也多少能感受到其本人对太子的态度也并不确定,因此并未急于同行邀取事权。

    于是道:“崔贼入城时,兄长的西阙尚在,未随圣驾,理应能够出城。荆州么,苏瀛虽掌荆扬,但与崔贼并非势不两立。中书,非我悲观,荆州四战之地,北上可通京畿,南下可邀楚国,西连汉中天府,东据司州腹地。皇帝宗王如今俱在崔贼之手,若其与荆州串联,再与楚国有什么动作……中书,崔谅之胜败岂独在兵事,实乃天下祸乱之肇始。”

    王峤沿陆昭之想,徐徐疏理。陆昭所言之切,实在值得深思,崔谅之祸如今已经不能仅仅用兵家的胜败来简单评判了。

    崔谅举兵,无非是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,谋求地位上的擢升,但地位上的擢升也有很多种方式。与太子结亲,列为朝中重臣,同时执掌方镇,这仅仅是一种。

    但是在他看来基本已是无望,太子在宫变之前便找到自己,将崔映之为太子妃的封诰诏书都给截下篡改了,可见是不想与其结亲。而先前崔谅杀伐贺氏一族,导致关中对其观感欠佳。这两者无疑会将崔谅逼向另一个方向,那就是彻底放弃长安与皇帝。

    向已驻兵洛阳的渤海王邀好,是其中一途。崔氏有不少故旧在司州任职,王家虽也有人,但毕竟不是自己兄长北平亭侯这一支。来日如果魏国东西两分,雍州遭战乱残败,太子必会势危,那么他们在太子这边下注的一支,可谓前程堪忧。甚至因为远离陈留本土之故,更难有实资可以倚重。这是他难以乐见的。

    而如果崔谅与荆州串联,甚至只让荆州做旁观之态,一旦崔谅兵败,也可以携魏国皇室宗亲逃窜南下,投奔蜀国……王峤忽然恐慌不已,喃喃道:“国祸……国祸呀。”

    陆昭慢慢将茶盏放下:“早先太子对崔谅怀柔以待,想来也是不想使将才南流,致使国门失以藩篱。崔谅经营荆北诸郡日久,若来日兵败南归,引楚君入关,贺氏一门之祸,未必不能在你我之家上演。中书须知,只要皇帝还在长安,魏国的疆土就会一日不断的为其赋能,你我世家也都因其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。但若不在了,所有的政治大义也会随着秩序的失去化为乱流,届时你我两家,又能守得几分?”

    王峤连连称是:“若如此,实在不宜将崔谅逼至过甚,荆州要有所警惕,洛阳方面至少也要派个人,以作联络。”

    “中书所言极是。”陆昭道,“我想,崔谅有今日之势,也非庸俗之辈。先前屠戮贺家,只是因其根基在长安太深,若不根除,必遭反噬。”王峤一边听,一边点头,他明白其中的厉害,绝对不会觉得是崔谅嗜杀成性。这种在长安盘踞几十年的世家,若不根除,在贺祎这种高手腕的一众政治家的cao控下,崔谅自己不会有分厘之地。

    陆昭继续道:“贺氏既除,其余人家或安抚,或罢黜,也都在其善后手段之内。不过这大概也是崔谅的一己之愿而已,崔谅有着今时今日的地位和事功,与其爱重寒门将才多有关系。我亦查过其履历,先帝爱重此人,战绩也堪称辉煌,却未能与关陇世族达成一致,终不得刺史正位,可谓辛酸。其麾下,大抵也多聚集着这样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崔谅攻入长安,地位突变,自然要考虑高门的感受。但其麾下众人,却未必能够感同身受,只怕还对世家门阀怀据恶意。若能借此,将崔谅与这些人剥离开来,便如分流江海。来日,崔谅这条急湍无论汇入哪一道,没有了这些支流,也便不足为惧了。这些人的走向,若能分散开来最好。只是做这件事情的人,必要威望够重,与各方高门有所联系,那自然也是最好。”陆昭抬了抬话,忽然问道,“对了,不知中书意欲何往?”

    王峤也并非不通晓世故之人,如今太子在城中,仍未来见他,却派陆昭索要中书印玺。太子方面的态度,最终还是因自己未在宫变时表态,进而有所保留。若日后再要显重,在此乱局能够在长安发力,与各方有所交涉,倒不失为一个上佳之选。陆昭已经在尽力为自己提供一个最好的出路。

    因道:“王氏与崔氏旁支,多少有些故旧,陈留、汉中方面,某总能说上话。若侍中觉得合适,我自毛遂自荐,入宫面见崔谅。”

    陆昭闻之笑言:“今上遭此劫难,中书肯返回内宫,为皇帝鹰卫,共赴国难,实乃忠义之士。我必为中书在太子殿下面前言之。”

    王峤忙言不敢受此赞,心中也颇为感慨。此时他人若转投内宫,只怕无异于投敌,自己之所以可以心无忧虑地返回,不过是因为有陆昭在这里做保。至于日后在崔谅处如何斡旋,他都要小心翼翼地处理与陆家的关系和利益。崔谅与崔贼,正邪在言语之间顷刻而变,他的忠jian也在对方的手中拿捏着,并掌握着最终的评判权。

    其实,他何尝不知陆家在崔谅那里也曾经做过试探,但其举动有分寸,又有着更为超前的信息渠道,得此从容,也是陆昭等自己做出的努力。忠与jian的话语权,正与邪的权衡尺,只在强者手里掌握,政治斗争,永远别输。

    王峤道:“既如此,还请侍中为我奉印于储君。”

    “也多谢中书肯予谅解。”陆昭又道,“我还有一事想告托中书。”

    “侍中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长公主一子一女,我已于长乐宫苑中救出。如今兵荒马乱,四周也非善地,我想舞阳侯与长公主大概也不愿让其直接前往冀州本家。”秦氏家在冀州,夏季渭水涨流,本就难以渡河。再加上崔谅祸乱还会添加不少人四处逃窜,无论是走蒲坂还是过孟津,被有心之人拿捏,局面可能会更加糜烂。

    “我想请托中书,暂居中书家中。”陆昭道,“舞阳侯处,我在来之前已派了人去打了招呼,就说救的人是中书你有所安排的。其实今日之事,中书与我两家境遇颇类,我二兄也不宜再驻行台。倒不如与中书留在京中,相互守望,在舞阳侯那边,也算做得全了。日后长公主的子女是否要归京中的公主府,中书与秦家自然有商有量,我是放心的。只是二兄在京中,到底少些历练,还望中书提点着他些,若能堪用,中书驱使便是。”

    先前对于王峤的去留问题,虽然陆昭也讲明了内涵的利益,但终究担着太子的一丝,多了一些逼迫的味道。如今,将解救长公主与舞阳侯子女的大恩情,落在了他王峤的囊中,也是极大的安抚。

    对于陆昭来说,长公主本身就对自家崛起有所不喜。她自作主张地把她一双子女带出来,就算是为她解围,到底也有些挟为人质的嫌疑。既如此倒不如假以王峤之手来做这件事,亲善与和缓的意思,她既然已经对秦家有所表达,那么最后假以谁手来完成,反倒不重要。

    解决了所有的问题,陆昭便携中书印和剩余人与元澈在北门汇合。元澈一行也收获颇丰,此时手里正颠弄着治粟内史的司农印。治粟内史何婴乃扶风望族,铁打的贺派,见元澈志得意满的样子,陆昭便知道这是他趁乱抢来的。

    “昭昭,你我此日倒都收获颇丰啊。”元澈勒了马来到陆昭身前。

    陆昭道:“司农印而已,殿下既录尚书事,此怀中物不过鸡肋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并非此印。”说完朝另一边指了指。陆昭顺之望去,之间云岫等人早已车马齐备,不少人也都从诏狱内放了出来。陆昭看着元澈,对方则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。一旦懂得一个人,再装作不懂,实在是很难了。

    第147章 仁慈

    陆归自未央宫西阙而出, 入上林苑,林苑广袤却破败,经几朝战火璀璨, 早已不复往日荣光。一行人在败亭颓垣之间策马而行,在接近上林苑最西侧的一座小庙时, 天落了雨。

    魏国尚佛, 在宫内修建寺庙并供养出家人,乃是常情。只是这间小庙,庙门紧闭, 还从外面上了锁,但里面却有香火的袅袅青烟。

    陆归一行本想在寺庙里讨些斋饭和水, 但见大门从外面锁着,又不知道庙里的人何时回来, 便带了几人从后院翻墙进去。寺庙虽小,但后院里有一片不小的菜园, 几人分头找菜蔬,打水, 去厨房生火取米面。陆归则去了前院, 他身上还带了些钱,准备找个显眼的台案供奉上,再找些笔墨写清缘由, 来日再谢等言。

    经纸上落了笔,字有风驰雨骤、纵横淋漓之美,收却最后一笔的时候, 陆归抬起头, 这才发现佛像后的帷幔下立着一个少女。似是注意到了陆归的凝视,少女慢慢从帷幔下的阴影中走出。庙堂青砖明净, 一袭缁衣轻轻扬起,她步履轻盈,踏石如踏水波。庭中无树,清风徐徐灌进来,唯有案上嘶喇喇的纸张承载着两人之间的寂静。

    不同于其他僧尼,她未剃度,仍是带发修行。一张小脸玲珑有致,因久居室内之故,泛着剔透的紫白色,但仔细看却发现,她阖着双目。她前行的时候,有犹豫,有仿徨,却唯独没有恐惧。

    “这位将军。”她声音轻柔,如同随风吹临而至,“可是在写什么?”

    陆归心中一慌,先将字条奉上,道:“我等一行人路过寺院,想借取一些果蔬斋饭。只因随身所带钱财不多,所以想禀明寺中主人,等来日再归还。”

    他伸手递,她伸手取,然而两手最终却在半空中交错。陆归这才意识到,她的双眼看不见。这样一来,门外的锁也能解释的通了。一定是她的同伴有事出去,为了不让外人打扰到这位失明的小师傅,这才从外面锁上了门。

    陆归将纸张托至与其手平行处,对方这才拿到,角对角小心翼翼地叠了起来,放入了袖中。“钱的话,将军就放在香炉旁边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似是感受到陆归转身去放钱,少女也觉得再无甚可说的话,打算顺着原路,先返回到佛像处,再回到内室。可是一回身,她便有些晕头转向,正堂空旷,少有物事可以依凭来判断所对的方位。她想了想,终究也没有开口,一股脑地只往前头走。

    砰的一声,几案摇摇晃晃,一支浄水瓶就这样落了地。她抿着嘴,没有作声,显然也不想像任何人求助。

    陆归曾在宫中司乐见过一些身有残缺的琴师,当年母亲怜悯,允许他们在宫中习乐器,以作营生,而这些人总是比常人有着更为超绝的技艺。

    天赋使然仅仅是原因之一,但在某一方面的缺失总会引起更为强烈的自尊心。拒绝怜悯,拒绝优待,必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苦工,习得比常人更为精湛的技艺,以磨平世间对他们的偏见,以及自身对自身的偏见。

    陆归没有过去帮忙,他知道此时伸出援手,无异于给她带来痛苦。

    一片片碎瓷晃银一般在地上微微颤动着,或许凭借了这样细微的声响,少女捕捉到了正确的方位,向左错了两步,终于摸到了佛像的石台。

    陆归看着她,此时才笑着道:“小师傅的耳朵当真灵敏。先前便听见了我的铠甲声,猜到了身份,如今又从万敌之阵中脱身而出。”

    少女听罢,心悦尔然,自然地笑开了,然而不过片刻,笑容便凝固在脸上,确切的说,变得不自然了一些。她有些慌张地摸了摸自己的脸,她的乳母曾告诉她,眼盲的人最好不要笑,未经过对镜的训练,总也不能调整至一个得体的角度,抑或拿捏出动人的姿态,放在旁人眼里,不过呆傻而已。

    她这么想着,连同神色也寂寥了起来,就在这样的茫茫黑暗中,一尊小瓷像落在了她的怀里。

    “你摸摸看这观音的脸。”陆归道,“垂目者慈悲,又有微笑恬然,小师傅笑起来,静如凝思,竟比寻常人好看十倍。”

    少女摸了摸瓷像,似有已被触碰过的温暖:“将军误了,这是佛的,不是人的,凡人总有七情六欲,总有开怀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是了,是我误了。”陆归笑着,“雨过天青,你会坐在廊下笑着听铁马滴水,月色溶软,你会莞莞倚栏靠在你同伴肩上,黑发长及半腰。到了秋日,果蔬捧在你的手里,你会笑着闻它上面泥土的香气。冬天,拢个汤婆子,怀里抱着经书……”

    “经书不好。”她微笑顺着自己的心意反驳着。

    “那就捧碗粥吧。”陆归此时也不由得想象着,“粥里比平日多放一勺糖……”她仰头听着,仿佛已尝到了他所说的故事中淡淡的甜,“你不爱经书,你家师傅终于有一天受不了你,逼着你还了俗。你心里偷着笑,重新着了红妆翠靥,添着珠衫罗裳。灯烛下,你以扇遮面,光就透过薄薄的纱,照在你的眼睫上。然后,一个玉郎君没忍住,握着你的手,移开扇子,便也笑着看着你一生一世。”

    一字一句到了头,陆归也就怔在了原地。纤巧而细白的双手与暗金色的阳光一道,抚上了他的脸颊,如同一片雁羽,试探着,抚触着,似倾诉,如遮挽。“他的笑也如你一样吗?”

    佛灯熄灭,有风,青烟的影子在石头袈裟上袅袅而动。她看不到他的注视,但此时她知道,她在被他深深注视着。佛前寂静,他们皆不想惊动。

    院子的门轻声落了锁,院后也有了寻找他的声音,几近破门而入。陆归慌张地佯作参佛,少女亦然。

    开门的小师傅满腹狐疑地望着正在顶礼参拜的两人,最终在少女的无言沉默下,要求陆归报上姓名和军号。

    “姓郑,姓郑,在太子麾下任职。”陆归本是出逃,因此也不想多事,胡乱解释着,便带着一群人逃也似的走出了院子。

    “皇兄和父皇有事吗?”她小心翼翼,仿佛重新拾起了一个叫雁凭公主的身份。

    “都平安。”真正的小师傅重新关上了屋门,“陈四他们这时候竟然还偷懒,等吃完了饭,我去教训他们。”

    雁凭默默点了点头,而后用本无光感的双目望着那尊佛像。屋门尚有缝隙,一线光恰恰投在佛像眉间的白毫上,正如佛像下他给她的那一丝温柔的情意。在无边的黑暗里,这是佛给予她唯一的仁慈。

    元澈离开后,冯谏则作为元澈心腹仍据守大司马门与武库,在崔谅领兵到来之际,也并未做抵抗,几乎是心平气和地交出了二地的掌控权。

    崔谅初入京都,再各处所遇抵抗可谓顽强,关陇世族的权力根基此时仍在与他针锋相对。因此,对于冯谏的顺从,崔谅还是将战略意义不重的城南宿卫左领留给了他。到底他还是太子的母族,在没有确定是否可以与太子达成一致之前,也不能过于苛待。

    因未央宫已烧毁大半,皇帝等人便被移至长乐宫内,而丞相府则成为崔谅的衙署。此时陈霆、陈震、蔡永等亲信班席而列,商讨着都中善后事宜。

    战事上的胜利与政治上的胜利不可等同,崔谅深知,他此时清除的不过是禁军中的力量,但只要国家还要运转,官僚这个庞大的构体就会为关陇世族源源不断地提供力量。毕竟,十年前,他曾亲手被这个体系排除在外。

    除却关陇世族本身,雍州之外还有着不少力量。太子方面自不必说,其掌兵数万屯军陇山,即便能回到略阳,也不得不面对凉王那边的战事。

    而荆州的苏瀛要面对的情况也不比太子好。扬州地方的豪族不会给他太多的实力援助,所依靠的荆州,也因为自己出征带走了大部分兵力,如同空巢。说到底,苏瀛是比寒门还要不如的庶族。如果他能在中枢为此人争取到一个足够显重的名位,想来拿下此人也是易如反掌。

    东边司州的情况则更为复杂,渤海王与王叡屯兵洛阳,但同为崔氏的崔道成如今任职地方,且与陈留王氏王安,在吴国蒋周兵变时就一起共事过,有着不错的交情。如果能够加以联络,司州虽说不能完全归心,但至少不会兵祸骤起。如果说唯一需要他发力的,那便是沿函谷关一带仍在关陇世族的掌握中,长安物资输送会有些问题。

    最后他才把目光转向陆归所在的安定。崔谅对于陆家的重视,远胜各家。他太清楚陆家的底色,尤其是那位女侍中曾经在长安,以八面玲珑之貌玩弄权力于股掌之间,要说陆家是什么纯臣,实在可笑。贺家的死,陆家至少也要有一半的责任。且陆家也曾和自己的心腹陈霆有所沟通,想开放西阙,彼此合作,只是最终两家诉求不同,未能一致,也只好就此作罢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陆家各人的能力,以及其所掌握的军事力量,崔谅并不敢小觑。如今他清洗长安,摘了陆家的桃子,总也要再探探他家的想法和诉求。此时他已端坐于丞相几案旁,而陆家却如同头上一把看不见的刀,随时都可迎首而来。

    头上悬着看不见的刀,永远比一把直逼心口的剑来的可怕。

    将各方都权衡一遍后,崔谅道:“眼下大功未竞,雍州未明,须得安定各方,来日才能坐论封侯。所以眼下该要有何作为,尚需诸位集思谏言。”

    第148章 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