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屋 - 言情小说 - 我不想登基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96

分卷阅读396

    中又鼓动了几股势力,想要在混战中选一个好控制的。

但是,他最近闲来无事,又琢磨了一番齐晟自掌权以来做的事,觉得乌兰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。

“通知乌兰和扎那,可以行动了。”

“是。”

帘子一闪,那人离去,帐篷里重新安静了下来。

过了许久,明远1问道:“你怎么又改变主意了?”

明远3笑了笑,说:“我观六弟这几年的动作,好像着力于提升女子的地位。我虽然不知道他到底是为了什么,但却相信以六弟的为人,不会无的放矢。”

“所以,你是想用乌兰,给中原女子立个榜样?”

明远1蹙眉道,“可是,这怕会适得其反吧?”

他也是读过史书的,对女子的地位为何一步一步降低一清二楚。

先是两汉太后干政,导致曹魏之时,曹丕着意限制自己母族的势力,以至于母子失和;

后来,武周有则天女帝凤临天下,让世人意识到女子不止是能在幕后搅弄风云。

等到宋时,女子的地位就被压得更低了。

然后,一代又一代的压制过后,就成了今天这番模样。

如果不是齐晟做的事现了端倪,明远3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。

毕竟,就连打着“众生平等”旗号的佛祖,都认为修成女身是上辈子德行不厚。

在明远3看来,六弟的想法总是很新奇,却又自有道理。

反正六弟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的,他只需支持就好。

至于世人如何,和他又有什么关系?

这世上,他就只在乎两个,一个是明远1,另一个就是六弟。

他解释道:“等乌兰掌权之后,六弟就有理由派个女子做为前往摩根的使者。有些事情,一旦开了头,可就刹不住了。”

“六弟……会吗?”

“你且看着便是。”

*

等明远不能回转的奏折摆到齐晟案头的时候,摩根的叛乱已经彻底结束了。

如齐晟所愿,扎那成了新的摩根王,所有参与叛乱的王族全部处死。

大阏氏被乌兰亲手绞杀,她还逼着扎那亲手杀了十一王子。

扎那当晚就吓得病了,连着发了好几天的烧。如果不是明远大师赠药,只怕摩根新王还没有继位,就要去见长生天了。

明远因国事不能回转,齐晟怕太后和天子心生不满,就把他的奏折给两位念了。

太后的脸色立马就好看了许多,天子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拍着齐晟的手说:“你们兄弟能相互扶持,朕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。”

言毕,含笑而逝。

太后一呆,当即就昏了过去。

而齐晟这时候已经没功夫管太后如何了,他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,周围的一切仿佛都离他很远。

梁皇后已经哭得不能自已了。

幸好在场的不止他们三个,还有几位被召入宫中的重臣和宗室。

见他们一家三口这节骨眼上都不能理事了,礼亲王果断站了出来,指挥太监宫女们给大行天子擦洗身子,换上早已准备好的明黄色龙袍。

等一切准备停当,礼部尚书百里奇就带头跪拜,请太子正位乾坤,以便cao办大行天子的后事。

齐晟被叩拜声惊醒,哽咽难言:“孤……孤实在是无心……父皇!”伏地大哭。

他记得自己刚被母后生出来的时候,由于带着前世的记忆,对于这辈子的新父母有点接受不良。

父皇十分自恋,母妃也爱捧父皇的臭脚。两人时常你来我往的,就把他给忘了。

但两人对他的疼爱却是半点不掺假的。

无论是他早年不学无术扮纨绔,还是成了储君之后的所作所为,父皇一直都在包容他、引导他。

他早就接受了自己就是投胎的时候,忘了喝孟婆汤的事实了,也早就接受这一对可敬可爱的父母了。

所以,他一直不忍心让父皇失望,纵然不喜欢,也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储君了。

他就是想让父皇觉得他已经能独当一面,然后专心修养,能延些寿数。

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,就算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,父皇还是在替他cao心。

“父皇,父皇,父皇…………”

眼见储君哭得不能自已,众人面面相觑。

储君的一片孝心,他们深有感触。

但国不可一日无君,当务之急,还是要先请储君正位乾坤,接受百官朝拜要紧。

“端王殿下,您去劝劝?”户部左侍郎张简低声对五皇子说。

哪知道,五皇子一抬头,也是满脸的泪花鼻涕泡,一边打哭嗝一边问他,“你说什么?”

张简:“……没什么。”

——算了,如果五皇子去劝,说不得就是兄弟二人抱头痛哭了。

最终,还是礼亲王看不下去了,让自己的儿子齐斌带着齐述一起去劝住了。

齐述道:“殿下早定朝纲,大行天子泉下有知,也能早些死而无憾了。”

齐斌狠狠地掐了他一下,示意他不会说话就少说。

“殿下,大行天子一生勤政爱民,殿下身为人子,合该早早为大行天子定谥号,立庙号才是。”

这句话才说到了齐晟的心坎里。

“你说的不错,庙号,谥号……”

虽然他自己对这些东西不怎么在乎,但这两样东西,特别是谥号,却是对一个帝王的盖棺定论。

父皇已经去了,人死不能复生。但他却可以为他争取更大的身后名。

于是,众人扶着齐晟来到了太和殿,扶着他坐到了代表至高权利的龙椅上,一群人在礼部尚书百里奇的支持下,齐齐跪拜。

“臣等参见陛下,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温

第242章第242章

无论怎样文治武功的帝王,都免不了身后被臣子评头论足的命运。

先帝大行,群臣扶太子于太和殿正位,为嗣天子,预备择日举行登基大典,昭告天下。

但在嗣天子正式登基之前,最重要的一件事,便是为大行天子拟订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