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屋 - 言情小说 - 欢田喜地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40

分卷阅读340

    在都还蒙在鼓里呢”

“唉,你都是嫁出去的人了,即便是都在一个村子里,也不能娘家一有事儿就找你,再说郎中说只是气极,好生将养着不会有事的,你也用不着太担心。”杨氏摇摇头说:“你现在已经是做人家媳妇了,其实该怎么做你都懂得,也不用娘嘱咐你,傅先生对你好那是你的福气,不过你也得记得自己的本分才行,咱家的事儿还有你大哥和两个弟弟的,你爹和我也不是七老八十不能动弹了,哪儿用得着你。”

“我这不也是着急嘛”祝大姐虽说生气,可还是忍不住问:“说得是哪家的姑娘?”

“我哪儿知道,不等人家说完话,就被你爹抄着棍子打得连滚带爬地出去了,我本来还想等你爹的火气消了再跟他商议这件事的,结果谁知道你祖爷又病躺下了,让我这嘴也没法张得开了。”杨氏叹气地摇摇头。

“那……那大哥怎么说?”祝大姐不由得有些起急。

“你大哥那人你还不知道啊?他能说啥?张嘴说话还不够惹你爹生气的,我打发他回家呆着去了。”杨氏摇摇头说。

“那先吃着药看看有没有起色再说吧,若是没有起色,就得赶紧地送到城里去看病,别太大意了再给耽误了。”祝大姐说着就又气起来,“博凯那个小崽子,真是……马上要过年了都不让人消停。”

“唉,老爷子虽然平时嘴上不说,可博凯毕竟是咱们祝家的长子长孙,他怎么可能不看重,如今闹得这样,心里咋能不窝火啊”杨氏也跟着一起叹气。

家里谁也没想到,老爷子的病竟拖拖拉拉的快要到了腊月都还是没有好转,祝永鑫特意去接了郑大夫来给看病,但是也跟郎中的说辞差不多,换了个方子调养但也还是说,最要紧的是心情和调养,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,这个时候吃药还是什么,都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。

但是博凯那边是压根儿就说不通的一条路,所以家里也只能让孩子们多去陪陪老爷子,希望能让老爷子尽量振作起来。

刚进腊月的孙家打发人来告诉,说是下午派车来拉蘑菇,荷花和良子还有芍药忙活了一上午割下了所有的蘑菇,当着孙家人的面儿过了秤之后,再一筐筐的小心装好。

良子有些担心地说:“这么冷的天儿,等这些蘑菇运到城里怕是都要冻坏了吧?”

“他家肯定得拿能保暖的东西来,你就不用cao心了。”荷花笑着说。

下午是秦叔亲自带了马车来运蘑菇,他验看了两筐蘑菇,见荷花在上下都垫了干草,十分满意地点点头,问明了称好的斤数,很是爽快地就付了钱。

“秦叔,可带了什么保暖的东西?”良子还是十分不放心地问。

“是,带了许多棉被,马车里还有暖炉,应该不会有问题的。”秦叔对良子点点头道。

“你们上午来说要割蘑菇,所以今天就没浇水,只要路上别颠簸的太厉害,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。”荷花对秦叔道。

“好,若是今年的蘑菇卖得好,明年我直接派人来给你家多盖几间暖房。”秦叔倒是十分慷慨地说。

“那我就只能希望今年的蘑菇能卖得好了”荷花歪着头笑道。

秦叔看着伙计们把一筐筐蘑菇都装到了车厢里,嘱咐他们用棉被把四周都盖好,将四个角落都放了暖炉,良子上车去查探了一下,又看了暖炉里的炭火,然后跳下来道:“炉子太多了,放两个就足够了,太热的话也是不行的。”

秦叔扭头看看良子和荷花,冲伙计们点了点头,看着他们把东西都装好了,这才回头像是刚想起来似的,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荷花道:“我家少爷让我把这个转交给你。”

荷花纳闷地接过信,看上面的字迹的确是孙建羽的,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给自己写信,但还是冲秦叔点点头道:“有劳秦叔了,蘑菇都装好了,我就也不留你们了,若是等天色晚了再回城路上会更难走的。”

送走了秦叔和伙计们,荷花才进屋找剪子拆开了信,抬头看到的就是齐翔平三个字,心道难道赶在年前就已经判了案子?

手打txt第一百零二章伐木出事故

第一百零二章伐木出事故

拿定了主意之后,老祝头也呆不住了,直接起身儿去找了老魏头,不一会儿两个人就一起嘀嘀咕咕地进了院子,到屋里老祝头挑起门帘子道:“爹,魏老弟看你来了。”

老魏头直接进屋片腿上炕道:“叔,身子好点儿没有?我这两天总惦记着说过来,可是我家那小子正要说亲,折腾到现在才腾出空儿来。”

祝老爷子见来了客人,就让荷花扶着自己坐起了身子,搭着被子道:“说亲是好事儿啊,要是有啥要帮忙的可别不好意思,得张嘴吱声儿,你和我家幺儿也算是打小儿的交情了,咱们又都是老乡,可不许外道。”

“叔,瞧你说的,我就算是跟谁外道也不能跟你家外道不是,当初在老家,小时候我爹娘都没了,要不是叔你总接济我,我可能早就不学好去了,我跟祝大哥又都是大半辈子的交情了,咱两家不就跟一家人一样嘛”老魏头说了几句见杨氏端茶进屋,就趁机问,“嫂子,我听我家那口子说,你去给叔扯了布料做寿衣?拿出来瞧瞧呗”

“你还真是啥都想看。”杨氏嘴上嗔怪了一句,回身从柜子里拿出了寿衣,摊开来给老魏头看。

寿衣选的是上好的料子,宝蓝色的杭绸上头绣着五蝠捧寿的图案,如今做好的这一套儿还只是最外面穿的,杨氏给做的是对襟儿的褂子,做工什么的全都没得说,老魏头便赞道:“还是嫂子的手巧,比我家闺女给我做的那身儿好多了,瞧得我都眼热了。”

“哪儿是我手巧啊,这是老四媳妇绣的,我哪儿有这样的手艺。”杨氏把衣裳在炕上摊平了道。

“五十岁穿上五下三,六十岁是上七下五,叔去年刚做了七十大寿,你们今年得做齐了上九下七的衣裳才行呢”老魏头砸吧砸吧嘴道,“等过几年我过了六十,我也得让我媳妇再添两身儿。”

按照乡下的习俗,死者穿的寿衣都是单数的,上下相差二件儿,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,而最多是穿上十一下九,即穿十一件上衣,九条裤子。若是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,叫做夭寿,就只能穿三件儿,而死者的年龄越大就可以穿得越多,表示有福有寿。还要做被褥,铺黄盖白,意为铺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