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屋 - 耽美小说 - 摄政王的秘密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94

分卷阅读94

    杏林圣手不能察辩其丝毫。”

赵珩听了这句便不再言语,只低头继续饮手中的桂花茶。

李逸也不深究,转了话头,另问:“陛下又可曾知道,逸这双手是被何人差点废去?”

赵珩不需看也能清楚忆起李逸双腕间那两道狰狞,伤口之深好像一双无瑕玉手是被人摔断,重又接了上去。

他不禁道:“朕一直想问博士,之后是如何能重拾笔墨的?”

“奇迹,当日能活下来可能也不过是凑巧。”李逸面带自嘲。

成为庶人后他日日练习不愿放弃,三年后头一次拿起画笔,又用了三年才能运笔自如。

“其实逸已经很少再绘工笔花鸟,如今多为写意泼墨,且用笔,笔势比之从前也有不少变化。”

赵渊到底是怎么用血脉力量救的李逸,赵珩也不清楚,何况他还在气赵渊伤了韦徹,自然不会替肃王辩解。

世子为什么能回滇南,即便当年的证信都已毁去,又有哪个不知是拿李逸的命换来的。

赵家先与秦王合谋杀了崇德太子,后又要杀李逸,所有的事都是板上钉钉。

任谁经历过这些,也很难再面对赵渊吧。

赵珩不由想起了肃王的话,李逸有心结。

他突就起了心思,想试试李逸的心结牢不牢靠,“待皇叔办妥了诸事,朕答应了放博士出去,出了宫,天地之大……若你想去别处,朕或可助一臂之力。”

李逸看了看皇帝,确认他是在说真的。

“逸觉得报恩寺就很好。”

“霓虹出远岫,飞鸟寂空山。”皇帝随口作了两句诗,叹道:“确实是好地方,朕得了空来听你讲经。”

赵珩临走前,李逸恭送至文华殿前,皇帝回首看了看凄冷的大殿,似有所想地问:“可曾有悔?”

李逸素簪青裳,立在那儿淡然一笑,明明身后宫室破败,秋风卷过遍地残叶。赵珩却莫名想到东宫飞檐溢彩,眼前人冕冠龙章,盛极往昔。

他听李逸轻道:“无悔。”

金殿之上,一连几日有言官告状,明眼人稍琢磨,就觉出告的都是摄政王的人。

御史才告完了京畿的驻将不曾约束属下,占了郊野良田的,又有督军来告西北多报人头,吃空饷的。

这原本不算什么明面上的大事,西北骑兵苦寒,东南水军除了对战海寇还要丧命风浪里,这些最苦的卫所,指挥官吃一定份额的空饷贴补下头,原是心照不宣的事。

百官思踱着不知这朝上又要刮什么风,且看摄政王如何应对再说。

不想,赵渊竟一句话也无,让兵部将该申斥罚俸的申斥罚俸,该降职另调的降职另调。

这样的态度摆出来,不少人大了胆子,尤其是赵渊因诸王和沈家树的敌,再不济也要逮着肃王咬上一口。

到了后头,甚至有地方官来上书,卫所的指挥与人争风吃醋抢官妓的荒唐事。

时已近冬至,皇帝亲去圜丘祭天,与往年不同的是,此番摄政王奉旨留京居守,并未陪祀,只天子一人率文武四品以上前往郊庙。

许多人就此觉察出不同来。果然,到了大祀当日,皇帝持圭着冕,上告九天,中对日月星辰云雨风雷,下诏文武百官,自个已连续多日梦到先帝来嘱托。

说是肃王自摄政辅君以来,殚心效力,上承皇考未竟之志,下启后嗣蒙业之庥。如今皇帝正春秋方富,实宜亲总万机,躬理庶政,不得避之。

冠冕堂皇的话说得再好听,这诏书一出,就是宣告肃王的摄政到头了,翻了年,皇帝尚未及大婚就要亲政了。

这无异于平地惊雷,万寿是在冬末,翻过年,皇帝实则才十五,比预计的还政要早了整整年余。

此事一出,朝堂上连日来吹得什么风,傻子也明白了。

密云阴沉沉覆在天际,大节下的,摄政王府连片的琉璃瓦上白茫茫难见头,地上入眼亦皆是白,幸而廊柱是红的,斗栱檐桷俱是彩绘,又贴了门神红联,这才添了些喜气。

尉迟锐自外路的书房出来,少有的耷拉着脑袋,面上窝着一团怒气,只不得发作出来,倒叫路遇他的下人都避得远远的。

周义从后头追上,拍了他一肩膀。

“容德,生什么闷气?”

尉迟锐猛地转身,指着周义道:“我是生闷气吗?主上不自断左膀右臂,我会生闷气?你又不是不知道,这日日都要被言官烦死了!

不说我手下,哪个麾下的将校没有受牵连的?眼看这年过完,跟着主上的没一个有好果子吃!”

周义劝他,“与其等陛下登基了收拾你们,还不如趁主上还掌着权,给你们都安排到稳妥的去处。我不信你不知这‘以退为进’。”

尉迟锐吼起来,“我就是气不过,凭什么,咱们流血出的力,他小王八羔子想坐就坐,也不看这天下是谁打下的。早知今日,当初……”

周义一个箭步把尉迟锐揪进旁里无人的厢房,合了门怒道:“你嫌命长无事,不要牵连主上和我!”

尉迟锐气昏了头,虽然说话间也不曾指明哪个,到底知道是自个失言了。只撇着头不说话。

“主上自有他的打算,你难道真要陷主上于不义?”周义耐着心苦劝,“来年你就任的那地儿,山高皇帝远,到时又不少你一兵一卒,你在那儿乐得逍遥,不好吗?”

“我哪是贪图自己那点富贵安逸的人,主上待我恩重如山,尉迟锐就是舍了这条命去,也不能见主上有丝毫差池。

主上他要我去哪儿都行,就是不该,不该砍了臂膀,把自个当盆菜送到人嘴边啊!”

八尺的大汉,说着说着竟要掉下泪来,周义被他说得又动容又好笑,“容德,我会不知你待主上如何吗?你也忒小看主上了,肃王会是束手就擒的人吗?

你们走了,还有我在呢,断不会叫主上出事。将来,万一……真要有事,我自会及时与你们知道,将在兵亦在,怕什么,到时大不了重召人马。”

启元四年正月,尉迟锐调往西南都督府,任一方封疆大吏。

自他始,肃王散尽手下大将,有改立旗帜转驻它地的,有另归别将的,又有不少就此伤退解甲的。

正月二十日,开衙后的头一个大朝会,方四更天就有不少小轿车马自京城各处涌向朱雀门。

主司仪典的几位大珰身穿兽锦袍,口含鸡舌香,已在殿前斯候。

天挂银河,地流金水,辰星明暗间,鼓声沉沉初起。百官依次自朱雀门入,过了御桥,灯影里服冠济楚,行路间环珮铿锵,车马嘶鸣自宫巷外隐隐传来。

待金鸡报了晓,天色微明,宫乐齐奏,自奉天殿,大承殿,武英殿……一路巍峨峥嵘,日月同辉时,奉天门、承天门、大明门依次洞开,御用各监,各司其事